新的一天,我們又見面啦,我是小編安妮,分享最熱的新鮮資訊,傳遞正能量,歡迎關注@5D News,你想知道的,這裡都有哦!
親情,一直是社會的基石。
一個人需要親情,是因為親情能夠帶給人一定的心理慰藉;
一個家庭需要親情,是因為親情是維繫家庭關係的橋樑;
一個社會需要親情,是因為物質的社會終究需要溫暖的感情來平衡。
其實,「親情」這種觀念從人一出生,便銘刻在了他們的骨血當中。
因為從古至今,社會都有這麼一個特點,那就是「親緣至上」。
以往的人宣導孝順,既因為天理,也因為親情。現在的人宣導愛家,既因為血緣,也因為親情。
俗話說:打虎親兄弟,上陣父子兵。
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一件兄弟之間的故事。
這個故事雖然已經過去了10多年,但我相信今天依然會感動無數網友。
讓我們先把視線倒回到1998年。
在浙江省社後村,有一個名叫吳振權的農民,當年8月份的一天,吳振權騎三輪車上街買菜回家的途中,第一次突發中風,路人撥打的120後,送經醫院治療,所幸的是轉危為安了。
時隔8年後,到了2006年,吳振權第二次突發中風,經醫院搶救,再次康復。
康復之後,吳振權雖然按醫囑,注意了飲食,注意了休息,注意了鍛煉,但6年之後的2012年9月,當時正在傢俱廠打工吳振權第三次中*風。
這次可沒有前兩次幸運,醫生直言相告:這次救活後可能成為一個只能躺在床上的「廢*人」。
醫生沒有說假話,吳振權雖然撿回了一條命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。
怎麼辦?該由誰來照顧他?當時他們家的情況是:父母過世較早,兄弟姐妹6人,吳振良是老大,有3個妹妹兩個弟弟,吳振權排行老四。
3個妹妹都已出嫁,而且家境都比較困難。吳振權早年結過婚,但妻子在生下兒子3年後,就與吳振權離了婚,兒子歸吳振權撫養,吳振權第三次中*風時,他的兒子正在讀大學,根本無法管父親。
此時,吳振權的同胞哥哥吳振良主動挑起了重擔。為了照顧在床的弟弟,吳振良放棄了在溫州兒女身邊享福的生活,回到弟弟身邊,一日三餐照顧弟弟的生活起居。這時的吳振良68歲,弟弟吳振權61歲。
吳振權由于不能站立,大小便都得有人攙扶。
尤其讓人傷腦筋的是,他無法用語言表達。什麼時候該方便,完全靠吳振良去觀察把握。
經過一個多月的摸索,吳振良終于有經驗了。他能通過察言觀色,準確把握弟弟大小便的時間和表情,每隔1小時,就換一次尿袋;但每次抱著吳振權排便,吳振良都會累得滿臉通紅。
為了照顧弟弟,吳振良搬到弟弟家,出門買東西,限制在1小時以內,因為每1小時要幫弟弟換尿袋。
為了能讓弟弟康復,吳振良按照醫生的叮囑,每天還會幫弟弟進行兩次行走訓練。
可以毫不誇張地說,吳振良每天的生活就是圍著弟吳振權打轉。
當地晚報記者採訪吳振良,問了他一個問題:「你自己也是快70歲的人了,每天這樣照顧弟弟,你不覺得累嗎?」
吳振良回答:「弟弟這種情況,照顧起來說不累是假話。但畢竟是手足兄弟。
俗話說,長兄如父,我作為長兄,照顧弟弟是天經地義的事。」
村裡的鄉親們說:「吳振良做到的不僅僅是父親,他也做到了一個娘的責任。」
在所有的親情關係中,手足之情,兄弟姐妹,是互相陪伴,互相扶持時間最長的。
有一種情,叫手足之情。
越是嘗盡世間冷暖,越是見慣人情冷漠,越是明白: 這世上真正心疼你、呵護你的,除了父母,只有血濃于水的兄弟姐妹。
因為有了手足,我們才能在生活的苦海裡,更加有底氣地乘風破浪;
因為有了手足,我們才能在對抗人生風霜的路上,更加勇敢地披荊斬棘。
讀者朋友們,請給這對兄弟寫一句祝福的話吧!
敬请关注粉專@5D News,小編安妮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!點讚分享不迷路,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故事,歡迎下方評論留言,一起加入討論吧!